■ 百年说百·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正在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番话,引起无数国人共鸣。
今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较百年之前,今日之中国已是阔步走进新时代的世界大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正在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弱国无外交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弱国无外交”,1900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遣14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浴血奋战,用生命为中国赢来了战胜国的地位,但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拱手交于日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激起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要求日军退回原地,但遭到无视。国际联盟派出的调查团虽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但日本并未理会,继续其侵略行动。
“窑洞外交”
1931年11月,在极端困苦环境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并设立外交人民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也是我们今天的外交部前身。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窑洞外交”突破各种障碍,促成中外记者团采访陕甘宁边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39年1月,基于对整个抗战形势的研究,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根本任务是“宣传出去,争取过来”。“南方局”外事组的设立,有利于争取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改善党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1945年,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此时期,党领导下的对外工作,呈现主动性和灵活性,也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开创崭新外交局面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49年6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一边倒”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并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我国打开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这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政治形势,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世界主要矛盾,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全面阐述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运筹下,中国外交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取得了历史成就,开创了崭新局面。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传统理念赋予了更加鲜明的时代精神,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新高度,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但中国外交无惧风雨、破浪前行,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完善外交布局,谱写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张伟鹏(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